“了了晴山见,纷纷宿雾空”出自南宋诗人赵蕃的《早行示同舟》,作于其晚年归隐时期。赵蕃(1143-1229年),字昌父,号章泉,江西玉山人,师承黄庭坚,属江西诗派,诗风清逸质朴,以自然意象寄寓人生哲思。此句为赵蕃旅途晨行时所作,通过雾散山明的景象,暗喻人生境遇的转折与心境的澄明。
“了了”意为清晰明朗,“晴山见”指晴日下青山轮廓分明,如拨云见日般直指希望;“纷纷”形容雾气消散时的动态感,“宿雾空”则喻指积夜之雾终至消散,暗喻困境终会过去。二句以“晴山”与“宿雾”的对比,构建出“明朗—消散”的时空张力——前句以视觉的清晰化象征希望的显现,后句以雾气的空无隐喻执念的放下,使自然景象成为承载人生哲理的载体。
展开剩余71%此句诞生于南宋中期社会动荡的背景下。赵蕃一生历经战乱与仕途沉浮,晚年选择归隐山林,诗中“早行”实为人生旅途的隐喻。其时,金兵南侵、官场倾轧,文人常以自然之景抒发对时局的隐忧与对超脱的向往。赵蕃通过“雾散山明”的实景,暗喻对“困顿终将过去”的信念——如宿雾消散后青山自现,人生亦需以淡泊之心面对无常,在动态变化中坚守内心的澄明。
赵蕃以“白描”手法勾勒雾散山明的动态过程,语言素朴而意境深远。前句“了了晴山见”以工笔细描视觉清晰感,后句“纷纷宿雾空”则以写意笔法捕捉雾气消散的瞬间,二句对仗工整,形成“实—虚”的双重意境。其“以景喻理”的笔法,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客观记录,又暗含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提炼——如“雾散”喻放下执念,“山明”喻希望重现,使静态诗句蕴含动态的生命体验。此句更以“旅途”为线索,将空间移动与时间流逝交织,构建出“此时—彼时”的时空对话,使自然景象成为承载人生智慧的永恒载体。
全句通过自然意象的动态变化,完成对“困境与希望”的哲学追问。赵蕃以被贬之身,将政治失意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——既非消极避世,亦非盲目乐天,而是以“晴山”之姿接纳命运,以“宿雾”之态观照内心。从“了了”的明朗到“纷纷”的消散,从自然规律到人生哲理,最终在“见”与“空”的辩证中,完成对“如何面对无常”的终极解答。此二句以极简语言承载极深哲理,使《早行示同舟》成为表达“困境中的希望”与“放下执念”的经典范式,其“明朗与消散”的辩证思想,至今仍为人们提供着面对困境、衰老与得失的智慧启迪,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遗产。
发布于:福建省